从出生到老年,你可能遇到这些致盲眼底病
来源:惠州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 2023-05-08
很多人对眼底略感陌生,其实很好理解,就把眼睛比作一台照相机,眼底就相当于“底片”了,指视网膜、眼底血管等构成的那一部分。
如果“底片”出了问题,照片会失真,就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、视野残缺等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!
眼底部位的病变,就统称为“眼底病”,那我们从出生到老年,有可能遇到哪些眼底病呢?跟着希小玛看看吧。
0+岁可能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
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早产儿、低出生体重儿上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。
指的是胎儿在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出生,此时眼底的视网膜血管还未完全发育好。这可能会因为某些因素的诱导,而出现血管异常增生,严重时可能诱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,终导致失明。
20岁+可能患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
很多高度近视人群是自己乱用眼“作”出来的,有些人甚至还没等到成年,近视度数就超过了600度,甚至更高。
而且高度近视诱发视网膜脱离,视网膜裂孔,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等疾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得多,这些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也是成人致盲主要原因之一。
40岁+可能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
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,很多人患上了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病,如果以为这些疾病只会影响人体代谢和心血管机能的话,那么就错了,其实它们还容易对眼底造成伤害。
比如糖尿病可能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害,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,这是一种影响视力的慢性进行性疾病。常造成视力下降、视野缺损、严重时甚至会失明。
50岁+可能患老年性黄斑变性
黄斑位于眼底,是我们看清外界物体的重要部位。如果黄斑发生病变,那么视力便会受到严重损害。
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更容易患上老年性黄斑变性,这是一种衰老性改变,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,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。
中老年人的黄斑区出现衰退,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、视物变形、视物残缺等症状,如果未及时治疗,还有可能造成失明。
从出生到老年,都可能患视网膜脱离
视网膜脱离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,除了上述疾病导致外,不论年龄多大,只要受到有过眼外伤、动过眼部手术、有视网膜脱落家族史等,就可能诱发视网膜脱离。
视网膜脱离如不及时治疗,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,严重可致盲,所以高发人群一定要注意了。
眼底疾病正在早期一般是没有明显症状的,所以不容易发现,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眼底病,是能定期做眼底检查,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眼睛玻璃体、视神经和视网膜等情况,排查致盲性眼底病。
特别是上文提到的早产儿、低出生体重儿、高度近视人群、糖尿病、三高患者、50岁以上群体,是能够做到每年或每半年就去正规眼科医院,做一次眼底检查,尽可能做到眼底病早发现、早治疗。